日前,由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制的湖北省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共同缔造特辑(第二辑)《共同缔造 和美乡村》收录了“竹溪县丰溪镇戈边河村共同缔造典型案例:共谋共议办实事 同心同向建家园”,在全省推广。
位于鄂渝陕三省市交界处的竹溪县丰溪镇戈边河村,近年来坚持“党建+村建、家建”工作理念,积极探索“一约四会”管理机制和“积分考评”机制,扎实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着力建设产业美、环境美、治理美、生活美、人文美的五美村庄。
坚持“四问”察民情。健全体系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党支部+片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农户”的组织网络,将全村划分为4个片区党小组,每个片区下设4名中心户长,每个中心户长联系服务5-7户农户,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通过完善组织体系,实现全村127户群众全覆盖,让所有群众“零距离”享受服务,意见和建议第一时间收集和办理。干部入户问。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推行“五天工作法”,周一抓党建工作,周二抓民情走访,周三抓产业服务,周四抓矛盾化解,周五抓环境整治,确定每天工作表。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每周二分片开展“户户走到”,面对面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惠民政策,了解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状况,收集群众诉求和意见,通过紧密联系群众,实现了无信访村的目标。众人商议问。推行“村民建议、中心户长动议、党小组提议、党支部审议、村民议事会决议”的共谋共商机制,搭建“众人来商量”工作平台,将村落划分为若干个片区,每个片区明确中心户,共评选出党员中心户16户,帮助参与组织、协调、管理。定期组织群众召开院坝会、村头会、恳谈会,围绕乡村“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由谁来建设”“建后谁来管”,通过众人来商量,大家想办法,让群众从“观望者、等待者”转向“践行者、参与者”,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汇聚群众智慧,引导群众为村级发展献计出力,有效引导群众共谋村级发展,共商民生大事。公开决策问。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做到群众有所需、政府有所为。对收集到的各类意见建议,定期进行汇总公示,结合上级政策和村级实际,对拟实施项目的选定、规划、方案等进行民主决策。通过广泛征集意见和民主决策,对村内实施房屋改造、栏圈改造和环境卫生整治等大事小情进行决议,决策通过后,群众自愿签订请战书,主动出钱出力参与建设,群众积极性高涨。
动员“四聚”汇民力。群众“聚心”参与。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实行房前屋后自己干、环境卫生比着干、栏圈改造掏钱干、民生项目投工干、产业发展主动干、重点项目支持干等共建模式,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变“旁观者”为“参与者”,变“小家”为“大家”。在实施房前屋后改造及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上,群众主动参加劳动,既让群众建的满意,又最大程度发挥了资金效益,克服了资金短缺难题。群众“聚能”参与。转变“大包大揽”的建设方式,建立“上级争一点、部门补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多元化投资建设模式,通过向上争取、社会募集、群众自筹等方式,汇聚各方能量,凝聚发展动能。在庭院改造、栏圈改造等村内建设方面,设立奖补标准,群众主动筹集资金,分片推动实施,共同促进村内发展建设。群众“聚力”参与。强化“大家庭”概念,对无法投工投钱的群众,因地制宜发挥群众作用,实现乡村建设人人献力。退休干部职工、新乡贤等对象,纳入村级理事会成员,无偿提供公益服务;本地创业能人和市场主体,逐一明确帮带任务;生活困难的半劳力家庭,设立环境卫生等公益性岗位;在外务工和创业人员,帮助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通过人人参与,形成人人出力、人人努力的强大合力。群众“聚资”参与。结合“十巫”高速南段、中药材特色小镇建设等发展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充分挖掘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资源,打好“家乡牌”“亲情牌”,积极动员在外创业经商人员、创业能人等回乡投资创业,撬动社会资本。近年来,先后吸纳8名本地群众回乡创业,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羊肚菌等产业,开发乡村农家乐,撬动社会资本1200万元,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用好“四会”促民治。建立村民议事会。以村民代表、党员代表、退休干部、村内乡贤等为主,成立村民议事协商会议,将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集体资产处置、村级发展规划、项目建设情况、低保评定、困难补助申报等一系列的事项纳入议事范围,让群众参与村级事务决策,让群众实实在在参与自治。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提升村级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拉进干群关系。建立道德评议会。组织威望高的“两代表一委员”、退役军人、新乡贤等组成道德评议会,负责对村内群众进行道德教育,并对村内道德模范进行评议。该村道德评议会通过开展“五好家庭”“好儿媳”“好公婆”“好妯娌”“孝德之家”等文明评比,形成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效果,在村内树立了一大批道德模范和道德榜样。通过模范带动作用,让村风更加文明、民风更加淳朴、百姓更加幸福、干部更有干劲。建立红白理事会。围绕抵制铺张浪费、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该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村内红白喜事进行专项整治。制定了《红白喜事标准》,对酒席桌数、红白喜事随礼、宴席香烟白酒等进行限制规定。做到哪家有红白喜事,红白理事会便去哪家,红白理事会先后整治大操大办红白喜事3起。建立红白理事会以来,铺张浪费、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好逸恶劳的大大减少,有力促进乡风文明。建立环境理事会。由村“两委”干部及公道正派,敢于直言、热心公益群众为主,采取志愿参与的方式,经过民意测评、公示后,确定环境理事会成员,负责村民日常卫生保洁监督和保洁员岗位履职考评。环境理事会每月对所有群众房前屋后及室内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坚持评比,评比结果向全体村民公布,建立红黑榜机制,评比结果上报道德评议会备案,纳入积分管理。
健全“四制”惠民生。实行村规民约制。让群众的事情由群众来管理,结合村情实际,顺应村情民意,制定村规民约,通过村民大会表决生效后,群众签字确认执行,为乡村治理明确“标尺”。在处理邻里关系和村内矛盾时,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严格按“村规民约”办事,引领村民遵纪守法,村风民风得到明显改善,村内更加和谐,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村民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实行积分管理制。结合“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环境理事会)日常运行,对群众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文明民俗、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进行量化,定期进行考评,每季度进行公开公示,形成每家每户的年度积分。采取“村级自建、社会捐赠、适当奖补”等方式筹集物品,建立“道德驿站”,群众可凭借积分换取物质奖励,群众积极性大大提高。实行家建档案制。以家庭为单位,发动群众参与,为每户建立《家庭档案》,包含家庭基本情况、家庭大事记、家庭变化、家庭荣誉、家庭微心愿等内容,记录群众美好幸福生活,厚植家庭文化,激活家庭细胞。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激励群众,评选奖励“遵规守矩好、勤俭持家好、孝老爱亲好、耕读传家好、清洁卫生好”五好家庭14户,户外挂牌公示,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实行共评共享制。建立民生实事测评和履职评议制度,定期组织群众对村内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村干部及公益性岗位履职尽责等情况进行评议,并与绩效待遇、评先表优挂钩,推动村级事业发展与履职成效双提升。强化成果共享,采取“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结合村情实际,构建“山上药、山腰烟、山下菌”的立体化产业发展格局,发展中药材、烤烟、食用菌、魔芋等特色经济产业,带动村民务工增收,实现“村有产业、户有收入”这一发展目标。(竹溪县委宣传部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