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啟良,男,1952年5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啟良植物研究所负责人。他踏遍竹溪群山万壑,行程20多万公里,开展植物资源普查与研究22年,奠定地方植物志编写范式,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突出贡献。甘啟良曾获中国好人、荆楚楷模等荣誉。
为了梦想 开启了植物普查的事业
甘啟良儿时,目睹乡亲们误食毒草毒果失去生命,珍贵草药却无人认识自生自灭,大山遍地是宝,却得不到有效利用。那时他就想,如果能把山上的草木都弄明白,哪些能吃,哪些能卖,乡亲们不就多一点生存之道吗?一颗绿色梦想的种子埋在了他心底。
他生活的竹溪县位于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堵河上游,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绿色基因宝库”。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有统计的植物资源只有970多种。为摸清植物家底,2001年,竹溪县委、县政府启动县域植物资源普查。甘啟良绿色梦想的种子开始发芽了。他找到县委,主动接下这个担子,立志做当代李时珍和徐霞客,走遍竹溪的山山水水,揭开绿色宝库之谜。县委随即任命他为地方植物考察办公室负责人,植物普查从此成为他矢志不渝追寻的事业。
深山逐梦 为野生植物建“户口簿”
甘啟良的家境并不宽裕,当时的竹溪是国家级贫困县,提供的工作条件有限。他就把家作为办公室,把寝室、阳台作为标本室,用工资充当经费,把爱人、儿女当助手,把报废的吉普车简单维修后作为交通工具,就开始了野外考察。甘啟良做过胆囊切除、心脏支架手术,患有胰腺炎、高血压、颈椎病。即便常年带着药瓶,他仍凭着一股不怕苦、不怕累的拼劲上高山、穿溪谷,攀崖壁、钻荆棘,数次面临生死考验。
十八里长峡距竹溪县城248公里,海拔2740米,山高路险,人迹罕至。为了寻找一种名叫“太阳草”的植物,他6次穿行高山密林,碰到过蛇,遭遇到野猪,最终在一个悬崖顶部找到。葱坪是竹溪最高峰,猛兽出没、天坑暗藏,为采集标本,他9次爬上这座山头,几次与狗熊接踵而行,旱蚂蟥咬后留下的黑色伤疤遍布双腿。在天宝乡杨家坪考察时,他跌下山谷,右手指骨节当即断裂,鲜血流了一地。在秋沟考察,车子方向盘一扭,径直抵进了路边的一堆沙上,下车检查,居然是传动轴断了……这些想想都后怕的事情他都已司空见惯。
到2004年,他已拍摄植物照片10余万张,制作植物标本3万余份,相继出版了《竹溪植物志》《湖北竹溪中药材资源志》。2017年以来,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植物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介绍发现的美丽翠雀花、盛兰凤仙花等植物新种。
实现生态梦 为野生珍稀植物“安家”
已经71岁的甘啟良步伐依然矫健。2023年2月,他又与人合作发现了豆科植物新种巴山黄芪,竹溪境内已知植物总数增加到3800多种,他已“超额”实现了当年的志向。
多年的调查研究让他认识到发现与保护并重,才能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确保陕西羽叶报春、小勾儿茶不再绝迹,他积极进行人工繁育,收集种子送交国家种子资源库;深入学校、机关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成立“竹溪县啟良植物研究所”,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收集植物种子1800余种,全部纳入国家保护。在他的建言推动下,竹溪县建立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每年筹措1000万元用于珍贵树种培育,红豆杉、珙桐、小勾儿茶等已成集中连片之势,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鄂西北规模最大的珍稀植物园。
有人问他,出版了3部著作,发表了那么多论文,该是名利双收了吧。他微微一笑说:“我没拿一分额外的工资,没拿一分野外考察补助。竹溪正在成为现实的绿色梦、生态梦就是对我的最高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