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信息 >> 道德模范
一家四人执教鞭 深山桃李香满园
时间 : 2023-03-01   来源 : 竹溪文明网

15年前,他携爱人义无反顾、不远千里来到偏远山区竹溪县资教;在他的“动员”下,5年前,妻弟和弟媳也先后来到竹溪成为乡村教师。15年间,他帮助1200多名孩子走出大山,取得优异教学成绩。竹溪县新洲镇中学教师郑建彬——

省厅选派赴英国参加交流学习_副本.jpg

有一种爱情,叫“共赴使命”

1983年,郑建彬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一个农民家庭。儿时,村小学的艰苦条件,令他刻骨铭心:校舍是土筑的,屋顶盖的是瓦片。每次下雨,学校里的“陈老师”,一边教学、一边照顾学生生活,一边还要上房“捡漏”。慈母般的“陈老师”备受学生爱戴。

在“陈老师”的关怀下健康成长的郑建彬,始终心怀感恩。他发誓,等长大了,一定要像陈老师一样,当一名受人尊敬、爱生如子的乡村教师。

2007年,从襄樊学院(现为湖北文理学院)毕业的郑建彬兑现了“诺言”,报名参加省教育厅的资教。在郑建彬选择去竹溪资教时,远在哈尔滨的女友赵红侠也面临着大学毕业。得知郑建彬要去鄂西北最偏远的乡村资教,她哭得一塌糊涂。

“先斩后奏”的郑建彬自知理亏,耐心地与女友诉说了内心想法、工作打算,终于取得赵红霞的“谅解”。在资教报名即将结束的时候,赵红侠给了郑建彬一个惊喜——报名和他一起去竹溪资教,共赴使命。

虽然二人对资教生活的艰苦有心理准备,但15年前竹溪新洲乡中学的艰苦条件,还是令他们有点失望:从襄阳到资教学校需要在山路上颠簸9个小时。学校三面环山,与外界仅有的通道,被齐大腿深的河水阻断,学生都是趟河上学;郑建彬的宿舍,是教室背后的一间小屋,没有电,没有自来水,开门是教室,关门是寝室......

一夜无眠。郑建彬和赵红侠决定:咬牙坚持1年,看情况再作选择。

 有一种师生情,叫“视生如子”

   深山山村学校来了大学生,最高兴的莫过于学生们。

“老师,大学校园里书多吗?”“我怎么样才能上大学......”不管上课下课,学生们总喜欢围着“大哥哥”郑建彬问长问短,言语中满是尊敬和喜爱。

“每一位学生都是天使,老师首先要帮助他们发现优点、找到自信、培养学习兴趣,然后根据孩子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以“乐学”构建高校课堂。”郑建彬的语文课堂上,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找到快乐、找到自信、学有所获。

杨海是一个“问题大王”,学习成绩差。通过观察,郑建彬发现他记忆力好,爱看小说,于是他组织开展了古诗文朗诵比赛等活动,帮助他树立自信,培养学习兴趣。不久后,杨海在县里举办的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越来越自信的杨海逐步转化成优等生,初中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县一中。

言传身教、视生如子。不论寒冬酷暑,郑建彬坚持和学生一起晨练、晨读、参与班级卫生打扫。要求学生做到的,他自己先做到。

一年的资教生活很快结束。全县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明,郑建彬所教的语文课,成绩全县名列前茅。这在该校历史上绝无仅有。

考虑到父母年迈,赵红侠还是想离开。得知老师要走,孩子们自发来到寝室门前,傻傻地站着。赵红侠推开门,几十个孩子站在走廊上,一言不发。

“你们这是干什么?”

“老师,我们好好学习,请不要走!”沉默了一会儿,一个男孩开口说道。

“老师,我们舍不得你们!”几十个孩子异口同声。

望着眼前这群可爱的学生,郑建彬、赵红侠哽咽着说:“老师会陪着你们毕业的,你们,快回去吧......”

转眼到了2010年,新洲乡中学新校园建成,全校师生转入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新校区。

宽敞的操场上,赵红侠经常领着一帮小学生捉迷藏。笑声,充盈着校园。

在新的环境里,郑建彬夫妇如鱼得水。连续3年,郑建彬所带的语文课,在全县夺得多个第一。他所创立的“快乐学习”模式,影响和改变了整个学校,其个人先后获得“荆楚好老师”等数十项荣誉。

“一外出,我就心焦;只要跟学生在一起,我就高兴。”郑建彬渐渐发现,深爱自己的女朋友赵红侠已经很久没有提“走出去”的事了。

2010年年底,事业稳定的郑建彬,觉得应该给赵红侠一个交代了。

没有昂贵的钻戒,没有漂亮的婚纱。在一个严冬的早晨,当太阳缓缓升起时,在学校数十名教师和千余名学生的祝福声中,两人喜结连理。

这天晚上,郑建彬夫妇回到寝室,发现整个走廊被红蜡烛包围。寝室四周,挂着一串串千纸鹤,足有上千只......收到孩子们亲手制作、心意满满的礼物,夫妻俩的泪水顿时模糊了视线。 

郑建彬老师在和学生们探讨问题_副本.jpg

有一种执着,叫“不忘初心”

资教期满,很多资教老师陆续选择回城。然而,郑建彬夫妇却下定决心,这辈子就待在竹溪新洲。2012年,夫妻二人参加了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考试,双双通过。在填报志愿时,他们郑重选择留在新洲学校。

不仅自己资教,这几年郑建彬夫妇还不忘动员亲友支持乡村教育。

赵良生是赵红侠的弟弟、郑建彬的妻弟。如今,来自山东泰安的他已经在新洲镇马家河学校任教5年多。山东小伙为何选择就职于鄂西北偏远山村?

原来,郑建彬、赵红侠来到竹溪后,看到山区孩子很缺年轻老师,非常忧心。早在八九年前,赵良生刚上大学时,夫妇俩就鼓励他练好普通话,将来考教师资格证。赵良生即将大学毕业时,夫妇二人又极力劝他到竹溪资教。

其实,多年前赵良生曾跟着姐姐赵红侠来到竹溪县新洲镇上学,高中时才转回老家山东。他始终对新洲怀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因此,在姐姐、姐夫劝他来竹溪资教时,他毅然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不远千里来到新洲。

为爱共赴新征程。一年后,赵良生的女朋友操顺鑫也从福建泉州来到竹溪新洲,加入资教队伍。和当年的姐姐、姐夫一样,赵良生、操顺鑫2019年春节前喜结连理。

时光荏苒,15年里两对情侣变成两对夫妻,先后扎根深山,默默为山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

“你鼓励学生走出大山,可为什么走出大山的你,又带着家人选择回到大山?”

“我在农村长大,深知孩子对年轻老师的渴望。只有我们留在山里,才能帮他们走出大山。”面对记者,郑建彬斩钉截铁地说,“投身乡村教育,这是我的毕生的初心和使命。”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15年来,郑建彬所带的语文科目中考成绩稳居全县前五,1200余名学生在他的帮助下升入高中、走出大山,而郑建彬则始终像一根红烛,将青春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用无私的爱为学生照亮了人生前进的航程......(十堰日报记者 纪枫波)

 

主办:竹溪县城市文明创建中心、中共竹溪县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投稿邮箱:zxwmw2023@163.com

鄂公网安备 42032402000144号

鄂ICP备20023006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