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竹溪县兵营镇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泉河生态保护为核心,创新运用市委“组织联建、党员联组、工作联动、机制联席”四联工作法,构建起“党建引领、全域协同、长效治理”的守水护水新模式。
组织联建筑根基,打造“红色堡垒”守护网
建强前沿“指挥所”。整合镇域政策、资金、技术、人力、信息等资源,拉紧责任链条,成立以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前沿指挥部,负责镇域守水护水统筹协调、指挥调度以及与周边乡镇沟通协调等职能职责。
筑牢支部共同体。以镇内汇湾河、泉河、龙王河等3条河流片区为联动区,建立3个流域联合党支部,打造“镇党委牵头、支部联动、党员带头”的三级守水护水架构。
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建立10个“缘溪行”志愿服务党组织,通过“党员+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累计吸纳各行各业志愿者568人,常态长效开展守水护水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四条沟村党员冯刚荣获2024年度湖北省“最美护河员”称号。
党员联组树标杆,锻造“先锋队”示范带
明确工作职责。实行“镇干部包片、村党员包段、志愿者包点”的网格化管理,将10个行政村划分为72个“护水责任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党员+2名群众”监督员;组建“党员+群众”护水小分队10支,每名党员联系5-10户群众,通过开展“三定三亮”主题活动,带动568名党员群众参与守水护水活动。
建强应急队伍。组建镇机关年轻干部、镇民兵连、骨干群众等50余人的应急先锋队,建立了守水护水联防应急工作机制,每月开展一次实战演练,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提升守水护水先锋队应急处突能力。
提升环保意识。依托党员春训班、院场会、微信群、视频号等多种方式,为9000余名党员群众普及“守水护水”知识,激发党员群众的爱水、节水、护水以及绿色环保意识,激励引导更多党员群众投身守水护水事业。
工作联动破难题,构建“协同化”治理格局
用好周二“守水日”。利用每周二守水日开展守水护水“五进”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对河道水面漂浮物、滩涂白色垃圾以及沿岸的生活垃圾等进行全面清理,对村民庭院、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废弃物等进行彻底整治。
种好党员“示范田”。在全镇3个河流片区发动143名党员开展“党员示范田”行动,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全镇1200亩土地运用有机肥生态种养模式,大大降低种植成本,帮助农户实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目标。
探索绿色“新模式”。大胆探索“国有林+集体林”示范带动模式,借助竹溪双竹林场国有林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升了全镇1.6万亩林地资源质量和效益,为30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机制联席保长效,形成“制度化”保障体系
聚焦目标管理机制。印发《兵营镇“共抓大保护 当好守井人”党建示范区实施方案》,建立“三级目标责任体系”,制定《守水护水重点任务清单》,明确水质达标率100%、非法排污动态清零等6项核心指标。完成河道清淤疏浚12公里,清理漂浮物480吨,发现并整改污染问题3起,全镇6条河流均达到Ⅱ类以上水质。
聚焦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包联单位、驻村工作队等力量,吸纳镇域帮扶单位志愿者56人。联合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12次,恢复岸线生态1.2公里。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站1座,铺设污水管网8.6公里,惠及农户832户。
聚焦支持保障机制。将守水护水工作经费列入年初财务预算管理,列入年度工作经费保障范围,安排专项资金60万元,建成垃圾集中收运点35个,实现全镇垃圾日产日清。完成生态护岸修复工程4处,绿化河岸1.2公里。建立“护水积分超市”,群众通过参与巡河、垃圾分类等累计兑换物资价值10万元。(孙章鹏)